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美食菜谱 > 正文

陕北歌谣》:黄土地上的爱情赞歌

类别:美食菜谱 日期:2016-6-23 16:46:51 人气: 来源:

  在浓烈的陕北民歌中,情歌可谓是一枝独秀,“酸”到人的心坎上,乐在人的眉眼间,土得掉渣儿的言语却透露着最淳朴的热爱。《陕北歌谣》,一曲黄土地的礼赞,根扎于土腔土韵之中又昂扬着现代时尚元素的爱情之歌。

  11月7日,由市民间艺术团表演的大型原创无场次歌舞剧《陕北歌谣》,在市新一中剧场隆重上演。这是继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之后的又一原创大型歌舞剧。演出当晚,剧场座无虚席,激昂豪放的信天游、极富韵味的地方方言、地域元素构建的舞美效果以及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给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幅陕北爱情的地域风情画卷。

  在浓烈的陕北民歌中,情歌可谓是一枝独秀,或许大家喜爱的恰是歌声里的那股“酸”味儿,“酸”到人的心坎上,又乐在人的眉眼间,土得掉渣儿的言语却透露着陕北人最淳朴的热爱,也是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这黄土地最好的礼赞。该剧就是一首根扎于土腔土韵之中又昂扬着现代时尚元素的爱情之歌。它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陕北常家畔的“百灵鸟”英英,不仅歌唱得好,还有一手剪纸的好手艺,她和赶牲灵的小伙子拴牛暗暗相恋。当地强势人艄公汉生有一子锁儿,求神问卦说只有娶大媳妇冲喜,方能长命百岁。面对无人上门的窘境,艄公汉望河兴叹,以歌抒怀。在求神的上,艄公汉救了英英爹(老吹手)的命,为了以恩报恩,老吹手将英英许给尚还年幼的锁儿为妻。在“神”和“人”的威力下,英英进了小女婿锁儿的洞房,英英一锁儿为弟照顾其生活,心里却挂念着拴牛。赶牲灵的拴牛想夺回英英,当二人冲破樊篱之时,被艄公汉和族人抓获,一场为爱而生的抉择摆在了剧中人的面前,英英与拴牛坚毅的爱情打动和了艄公汉和族人,冲破了“神灵至上”的,欢天喜地迎来了“喜结连理”的完美结局。

  艺术源于生活。在偏僻的大山里,不仅是过去,就是现时的爱情也会被“人为”地进行廉价交易,特别是“神灵圣意”更让一对对有情人难成眷属。人在爱情的甜蜜里因“神”的而苍白无力。人在与、爱情与、崇高与卑贱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而难以突破。“一个是摸不着来看不见,一个是真意相爱对”,该剧试图通过英英、拴牛、艄公汉对爱情的诠释,剥去“神”的面纱,完复苏的思想,用最原始的“咱黄河边上的人不能见死不救”的朴素情怀,真爱。剧中人英英、拴牛、艄公汉、老吹手都深深地打着陕北民间底层人物的烙印,剪纸、赶牲灵、扳船拉纤、吹鼓手的形象演绎,展现了以前的陕北人民在艰苦的生活下,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和理想。

  该剧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地域、音乐、舞蹈和舞美中。地域特色主要是在舞台的整体展现上,突出了黄土高坡的淳朴和黄河的雄浑,以此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气质。音乐上以陕北民歌的原生态为根基,开掘和提升音乐素材的艺术品位和与时俱进的审美意识。舞蹈主要是借助陕北民间舞蹈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骑毛驴”、“秧歌步”等完成陕北民间歌舞的展示。舞美则是用视角艺术构建地域山水、地貌特点,使人物与地域背景相辅相成,达到人景统一的舞台艺术表现。此剧虽是民间歌舞剧,但在挖掘原始特色的基础上,创作者们大胆创新,用夸张的表演、交响与民族音乐的结合、高科技的舞美效果,使全剧富有时代气息和美学展现力。特别是本剧将影视技术渗入到舞台剧中的大胆艺术尝试,给舞台艺术带来新的气息,让观众在观剧之后更能深刻地了解陕北的风土人情和昂扬大气的陕北。

  编剧康世进介绍说,《陕北歌谣》是榆林市民间艺术团历经两个多月的辛苦排练完成的,是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的参赛剧目,10月12日和13日在西安人民剧院演出过两场,赢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以前爱情大都是人与人的较量,这次的歌舞剧突出了人与‘神’的较量,很有特色地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善良的一面和冲破封建、表达人性真实的思想转变过程。我们下一步将继续重点打造,争取让《陕北歌谣》走出国门。”康世进说。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 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站长删除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锦旗私家菜网 All Rights Reserved